莲池静思,先度己再度人,行善自有天知
古人大彻大悟,参学事毕,且于水边林下,长养圣胎,不惜口头生醭。龙天推出,方乃为人。故辞法席者,愿生生居学地而自锻炼。——《竹窗随笔》
“未能自度,而能度人,无有是处”,这句古德最常用的比喻是,如自己不会游泳,那么就无法去救落水的人。在古代都是要“先存诸己”,先要救自己,所谓己立而立人;对于学佛的人来说,先求自度,然后度人。一个连自己都度不了的人,连自己的烦恼都调伏不了的人,又怎么能够帮助他人化解烦恼、调伏自心呢?
自度度人,自利利他。
人的思想水平不在看见,而在看穿;不在想到,而在想透。人的阅历水平不在经过,而在体验;不在散见,而在总览。人的处世水平不在和平,而在平和;不在有友,而在无仇。人的办事水平不在利落,而在平稳;不在成事,而在开路。人的交友水平不在众多,而在知心;不在热烈,而在清纯。
对真正的修行人来讲,除非是为了利益众生,否则,世间的名利福报完全是一种毒药。正如古大德所说:美誉是魔鬼给你下的毒,恭敬也是束缚你的绳索,一切福报都是解脱的绊脚石,所以不要把毒药当妙药!
《莲池静思》:人之心胸,多欲则窄,寡欲则宽。人之心境,多欲则忙,寡欲则闲。人之心术,多欲则险,寡欲则平。人之心事,多欲则忧,寡欲则乐。多与寡的区分,因人而异。有多大的手,端多大的碗。永远不要异想天开,也不要得过且过。一切尽人事而遂天意,不强求,顺其自然就好。
凡事能站在别人的角度为别人着想,不自私自利,有着宽容的心胸,广积善德,这就是慈悲。佛与魔的区别不在于法力的高低,而在于是否有一颗慈悲的心,所以,我们要谨记"勿以善小而不为,勿以恶小而为之。"这世上善恶有报,在世上行恶必遭恶报,心怀慈悲行善必有善报。常怀有慈悲之心,才能度己度人。
积德虽无人见,行善自有天知。人为善,福虽未至,祸已远离;人为恶,祸虽未至,福已远离;行善之人,如春园之草,不见其长,日有所增。做恶之人,如磨刀之石,不见其损,日有所亏。福祸无门总在心,作恶之可怕,不在被人发现,而在于自己知道;行善之可嘉,不在别人夸赞,而在于自己安详。
“未能自度,而能度人,无有是处”,这句古德最常用的比喻是,如自己不会游泳,那么就无法去救落水的人。在古代都是要“先存诸己”,先要救自己,所谓己立而立人;对于学佛的人来说,先求自度,然后度人。一个连自己都度不了的人,连自己的烦恼都调伏不了的人,又怎么能够帮助他人化解烦恼、调伏自心呢?
自度度人,自利利他。
人的思想水平不在看见,而在看穿;不在想到,而在想透。人的阅历水平不在经过,而在体验;不在散见,而在总览。人的处世水平不在和平,而在平和;不在有友,而在无仇。人的办事水平不在利落,而在平稳;不在成事,而在开路。人的交友水平不在众多,而在知心;不在热烈,而在清纯。
对真正的修行人来讲,除非是为了利益众生,否则,世间的名利福报完全是一种毒药。正如古大德所说:美誉是魔鬼给你下的毒,恭敬也是束缚你的绳索,一切福报都是解脱的绊脚石,所以不要把毒药当妙药!
《莲池静思》:人之心胸,多欲则窄,寡欲则宽。人之心境,多欲则忙,寡欲则闲。人之心术,多欲则险,寡欲则平。人之心事,多欲则忧,寡欲则乐。多与寡的区分,因人而异。有多大的手,端多大的碗。永远不要异想天开,也不要得过且过。一切尽人事而遂天意,不强求,顺其自然就好。
凡事能站在别人的角度为别人着想,不自私自利,有着宽容的心胸,广积善德,这就是慈悲。佛与魔的区别不在于法力的高低,而在于是否有一颗慈悲的心,所以,我们要谨记"勿以善小而不为,勿以恶小而为之。"这世上善恶有报,在世上行恶必遭恶报,心怀慈悲行善必有善报。常怀有慈悲之心,才能度己度人。
积德虽无人见,行善自有天知。人为善,福虽未至,祸已远离;人为恶,祸虽未至,福已远离;行善之人,如春园之草,不见其长,日有所增。做恶之人,如磨刀之石,不见其损,日有所亏。福祸无门总在心,作恶之可怕,不在被人发现,而在于自己知道;行善之可嘉,不在别人夸赞,而在于自己安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