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代文玩之首——铜炉

来源:guanhuart.com 2024-01-02 20:33:21

无论是收藏还是把玩,对于一些铜器或铜艺香炉的了解,一定要结合历史,追溯故事背后的人物、环境、情节与历史脉络。只有懂得其中的深意,才更能够让收藏与把玩增添情趣,增加价值。今天,小编就来和大家分享故事,为什么铜炉被称为明代文玩之首呢?
文玩<a href=https://www.guanhuart.com/edu/e/tags/?tagname=铜香炉 target=_blank class=infotextkey>铜香炉</a>
当青铜器的光芒褪去,另一种铜器文化在明代异军突起。铜炉,这种被誉为“明代文玩之首”的器物开始作为祭祀的礼器和文人香道用具跃上历史舞台。而宣德炉正是其唯一的杰出代表。西方人视此为中国铜器文化的文艺复兴,而中国人自己却似乎早已遗忘,正如王世襄所言:“(把玩铜炉)这种生活情趣已离我们很远,以致有人难以想象,但历史上确实有过。”
宣德三年 (1428年),暹罗国使者为贫铜的大明带来了数万斤风磨铜,也就是黄铜。当时云南的铜矿尚未开采,金灿灿的大量黄铜让朱瞻基极为欣喜。他命人将这数万斤风磨铜化为铜水,重新铸造成一万八千多件传统礼器,其中包含了3000件香炉(一说为5000件)。这3000件香炉也就是为后世收藏家心心念念的宣德炉
在朱瞻基的亲自参与设计下,宣德炉以其臻于完美的造型与皮色,成为一种足以垂范后世的铜炉,500多年来引得匠人争相模仿,以至于“宣德炉”几乎成为铜炉的代名词,不管哪个朝代制作的铜炉,都愿意称自己为“宣德炉”。
仿<a href=https://www.guanhuart.com/edu/e/tags/?tagname=宣德炉 target=_blank class=infotextkey>宣德炉</a>
据说,宣德炉在冶炼时,朱瞻基前去参观,工匠认为只要反复炼6次,铜器就自然会泛出宝光。但朱瞻基还不满足,他让工匠炼12次,加倍提纯。如此得到的精铜,只有冶炼前的四分之一。
除了精炼铜以外,宣德炉还含有金银等贵金属,这足以改变铜原有的重量与质感。“好的炉子会从里往外透出光泽,只有用好的材料,颜色才能凸显出来。”历史上有传说,皇宫的佛殿失火,金银佛像全部熔毁,皇帝就下令在炼铜时把这些金银一并熔进去。这多半是后世文人所杜撰的,但如果不是宣德炉沉甸甸的分量与特殊的光泽,也不会激起人们的这种想象。
明代以前的铜器都是青铜,容易生锈,而宣德炉因为材料的珍贵与难得,还要加上一层颜色,将其保护起来,这与给上好的家具上漆是同一道理。宣德炉的颜色有多少种?有学者将其总结为30多种:枣红色、海棠红、茄皮紫、鳝鱼黄、棠梨色、蟹壳青等等。道法自然,古人将取诸自然界的颜色施加在冰冷的铜器 上,让铜器第一次泛发出本身色彩以外的光泽。
儒家将“君子比德与玉”,赋予仁、义、智、勇、廉等优秀品质。“精美的玉石必然需要手工的打磨和雕琢,精良的铜炉也需要经过一番打磨和养护,铜炉皮壳质感温润若玉,符合传统文人的美学标准。”古代文人对于各种器物包浆的追求,其实也正是这种审美取向的反映。正如木刻、玉雕需日日把玩以形成包浆,铜炉也需要常年“火养”,在温火的烘烤之下,铜炉的皮壳也会慢慢发生变化,变得越来越温润,越来越耐看。这往往是一个缓慢的渐变的过程。但也有收藏家以猛火急攻,以求速成。王世襄在《漫话铜炉》曾记这么一件事,他学父亲的好友赵李卿先生,将新淘到的一具蚰耳炉浸入杏干水煮一昼夜,去除表面污垢,随后把烧红的炭或煤块夹入炉中,或把炉放在炉子顶面上烤,一夜烧成润泽无瑕的棠梨色,令王世襄欣喜若狂。
收藏<a href=https://www.guanhuart.com/edu/e/tags/?tagname=铜香炉 target=_blank class=infotextkey>铜香炉</a>
宣德炉以“耳”分款,造型的差别也在“耳”上得到充分体现,冲天耳式端庄中正,多用于祭祀;蚰(一种虫子)耳式,圆融小巧,多安置在书房;双鱼耳式,像两尾游鱼,放在卧室最为合宜;而桥耳式,灵活的曲线构筑出独有韵味的线条,多放置在课堂书塾。不过对于今人而言,这些不同的耳式,已经成单纯的审美元素,至于铜炉置于何处,完全取决于个人的喜好。
到了晚明,出现了一种洒金炉。它是在宣德炉上再点金,是光泽内敛的宣德炉一次华丽的转身。陈巧生也做洒金炉,他点的金是一片一片的,凑近了看,呈不规则的块状,但拉开一定距离,这些金片又像一只只金色的蝴蝶,布满了炉身。铜器的雕刻,刻刀并非施在铜上,而是蜡上。以蜂蜡塑成所需铸造器物的蜡模,雕刻成型后,其外用耐火的泥沙包裹,加热烘烤至蜡模全部熔化流失,让 坚硬的泥沙层形成一个中空的外壳,往里浇注铜水,冷却后将外模敲碎,便得到一个初步成型的铜器。这种铸铜法被称为失蜡法。运用此法,再复杂的器形都有办法铸造出来。春秋战国时期那些精雕细刻的青铜器之所以可以惊艳后人,就是因为采用了这种方法。
现在生活条件好了,人心却变得浮躁,点一支香,赏一具炉,可以让人很快静下心来。在香气熏染下,无论人还是炉,都仿佛回到了古代,无尘俗之扰,也无车马之喧,在人与炉中间,只有袅袅弥散开来的几缕青烟。
 
上一篇:点香更是点文化,山水香炉,感受历史文化气息
下一篇:和谐山水画,艺术山水香炉,天人合一
你可能还想了解
返回顶部小火箭